中文English
中文English

神十四航天员首次出舱,3d打印助力中国航天事业

发布时间:2022-09-02
分享到: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个小时的出舱活动,神州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16b8ce3fe1615182eeb6ee242a4fc1a.jpg


神舟十四号,简称“神十四”,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四艘飞船 。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后,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顺利进入 ,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神舟十四号任务意义特殊,可以形容为是一次圆梦之旅。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意味着历经30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完成几代航天人的梦想。

f4ed5ca2e9546d49cf17a10d7021788.jpg


3D打印替代传统铸造生产发动机部件,助力航天工程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离不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而对火箭而言,发动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六院)在此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承担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十四号飞船上的各种主推力及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的研制任务,并配套了返回舱、推进舱两套推进子系统和9种22台泵阀产品。

航天科技六院的7103厂生产制造了该火箭所用芯一级发动机、二级发动机、助推器发动机,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相关零件,实现了发动机更可靠,效率速度双提升

b825cbdd178c3c738896f035f1b807e.jpg


7103厂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杨欢庆介绍,发动机推力室隔板加强肋是3D打印代表应用之一。加强肋是发动机隔板夹层内流通道的关键构件,主要用干保证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该产品之前采用熔模精密铸造工艺生产,有29个工艺流程,配套设备多且依赖性强,合格率不足20%,通过3D打印技术替代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加强肋的制造周期缩短了75%,合格率提升至98%,成本降低30%,且产品多项性能指标接近甚至超过传统铸件历史最高值。

而且有关媒体还了解到,3D打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解决了多种废液、粉尘气味等环保问题,可直接制备出形状复杂、性能稳定的产品。比如发动机的对接法兰框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打印成型”避免大余量去除原实心棒材或锻件引起的变形,也保证了发动机与总体对接的质量稳定性。采用3D打印技术则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该领域对3D打印技术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应用需求,对技术和产业化的推动越发明显。

航天科技六院表示,随着本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后续相继还将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此举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体积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将有能力容纳更多的航天员和试验设备。